说起中国的医学院,论历史之悠久,「北协和、南湘雅」的江湖名号如雷贯耳,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必须得有一席之地。
论前沿医学研究,湘雅医学院曾有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国际认可,并最早将此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
1906 年,美国医学博士爱德华 · 胡美(Edward H.Hume,1876-1957)受母校耶鲁大学雅礼协会的委派,在湖南长沙创办了雅礼医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耶鲁 Yale 在当时被音译为「雅礼」。爱德华的举动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服务,也播下了湘雅医学院最初的种子。
时光流转至 1914 年,在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的深度合作下,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开中美合作办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
1921 年底,美国教育视察团对中国境内有外资背景的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大考察。在北京考察完协和等医学院后,视察团南下长沙,于 1922 年初对湘雅医学院进行考察。经过十天全方位的评估,视察团认为湘雅为全国医学院水平最高之一,仅次于协和医学院。考虑到地点稍偏僻,财力不雄厚,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更加宝贵。从此便有了「北协和,南湘雅」的,传续至今。
日军侵华后,湘雅医学院西迁,1938 年医学院迁往贵阳,1944 年再迁往重庆杨公桥,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分批逐次返回长沙。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湘雅的发展也从未停止。1940 年 8 月,在时任院长张孝骞(与汤飞凡均为首届湘雅毕业生)的努力下,学院正式更名为国立湘雅医学院。
1984 年,受卫生部委托,湖南医学院牵头组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开始奋起直追,缩小与国外同行相差十年的差距。
1996 年,湖南医学院升级为湖南医科大学后,「湘雅」终于在成立 90 周年之际成功进入「211」行列。
2000 年,湖南医科大学与其他院校共同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教学资源与科研实力得到了综合提升。
自诞生至今,湘雅医学院谱写出一部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史,同时也见证了国际合作、医学进步与人才培养的成功传奇。
说起这所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有一个人的名字不能不提 ——实验室的创始人夏家辉院士。
夏家辉院士是湖南人,从小就听着「湘雅」的名字长大。1961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医学院工作,从助教干起,成长为教授。
1972 年,在细胞遗传学领域已颇有建树的夏院士,率先开展了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二年,湘雅医院在他的主持下开设了「遗传咨询门诊」,最早开始染色体病的诊断与产前诊断,临床遗传学这一崭新的学科由此创建 ——他是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因为有这样的学术大牛,1984 年,当国家计委决定设立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时,湖南医学院自然成为不二之选,夏院士也理所应当地作为带头人。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划和准备,1987 年,建设方案通过论证。又经过四年的建设,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PG电子官网。
尤其是在 1998 年,实验室率先找出遗传性耳聋疾病的相关基因,成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PG电子最新,实现了我国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
2011 年,在科技部组织的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医学遗传学国重实验室被点名整改,结果待定。
2017 年 6 月 26 日,作为中国在医学遗传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湘雅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在科技部发布的 2016 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中,未能通过。
从遗留在互联网的图片来看,国重实验室稍显简陋。很难想象布满污泥和灰尘的墙面居然是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所在 —— 连个像样的正门都没有!虽有多名外国专家撑场,但依旧显得寒酸。
2021 年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湘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已跌出了榜单前十,湘雅二医院甚至在第 20 名。
2022 年,湘雅医学院在第二轮全国「双一流」建设当中再次落选,在网上引起热议。医学院各项学科的表现,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也差强人意。
此时再说起「湘雅」,怕是很少会有人认为还能与「北协和」并驾齐驱。坊间流传,早在 00 年代,协和医院的一位领导就私下说,以后不要再提「南湘雅北协和」了,就说「百年南湘雅」就行。言外之意,不要让「北协和」跟着丢脸。
摘牌和落选可能只是侧影,医学院和医院的整体运行、研究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金筹措、运行管理、审查监管等多方面不足,才是问题的全貌。
当然,身为中国唯一一所 100 多年历史中没有间断过西医临床和教学的医学院,湘雅的底蕴还在。
2022 年 9 月,湘雅医学院获批建设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个消息为湘雅注入强心针,也预示着振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