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之神》是一部关于科学突破和公众疑虑的宏诗。它既是令人兴致盎然的科学著述,又在巧妙地讲述故事,让你不禁要思忖每一口食物的来源。
通过我们吃的食物,一场科学已经直接地影响到每一个人。这本书正是对这一段迷人历史的记述。我们都已经读过了围绕生物技术食品的狂热争论中的要闻,而该书的作者是多年从事科学报道的记者丹尼尔查尔斯,他为我们讲述了新闻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翔实的史料。对于基因工程这样一个在近30年内产生、蓬勃发展到现在密切影响我们生活的现象,作者详细地记述了它在科研技术领域、市场领域、商业、社会甚至领域的过程。通过查询史料、报刊杂志的报道、寻找当事人访谈,并随同基因工程公司孟山都的工作人员进入墨西哥进行技术推广等众多方式,给读者提供了最充足的资料PG电子下载。作者用大量原话引述重现了一个个历史场景,将几十个基因工程进程中出现的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方面是作者写作立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者20余年科技报道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如作者在前言中自己所说:“本书并非辩论,它只是我探索真知的产物。这一番探求并没有产生系列的结论,而只是讲述了一个基因工程食品如何以及为何产生的故事。”
这些主宰当今世界关于食品工程讨论的问题,在作者看来答案是相当明确的:与大量的脂肪和糖以及纯天然和工业渠道的少量有毒物质相比,“基因转化压根儿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与传统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相比,基因工程的额外影响微不足道。丹尼尔查尔斯关注的是人们对这一事实的态度,而并非事实本身。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把基因工程视为乡村里的幽灵呢?而同时,为什么生物技术的狂热分子会声称基因工程代表了一场“农业”。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科技记者,丹尼尔试图避免卷入基因工程作物的纷争,尽量客观地讲述这个“故事”。但当作者对故事有一个大致轮廓的时候,他却发现:论战双方对于故事的一切有太多强烈的歧义。这些故事像一层滤纸,只能让同样的故事通过。在生物技术分子那里,故事里充满了进步的传奇,关于解决问题、拓展人类能力疆界的发现和创造力的传奇。这个故事里有这样一串名字:怀特兄弟、贝尔、乔纳斯贝克和孟德尔。而在争论的另一方,这个故事就成了“潘多拉的魔盒”、“伊甸园里蛇对夏娃的”和“弗兰克肯斯坦的致命怪物”。作者想通过本书“竭力使农业生物技术拜托迷人神话的掌控,在我们的脑海里给出完全属于它自己的精确空间”。
当戴维帕杜瓦试图说服索罗斯投资他的基因公司的时候,索罗斯拒绝了他,并给出了一个让他20年后认为是“两个绝妙的理由”的理由“我不喜欢一年只能销售一次产品的生意。而且我也不喜欢全部努力可能被坏天气毁于一旦的生意”。这也是作者在本书中给出的一个教训农业是与众不同的。
基因技术狂热分子为了复制心中的“故事”,决定从种子业中赢取合法的报偿,于是选择了控制相当部分的种子公司。但是种子是不同的,种子象征土地的赐予和生命的神秘,对它的控制就引起了公众的争议。正是这种企图对种子的控制,成为反基因工程运动的导火索、燃料和火焰。
当商业活动争分夺秒,根本无视日出日落的自然周期以及数千年延承的农耕作息的人文模式的同时,古老的农业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运行节律,人类对土地、庄稼、食物的态度并没有改变。生物学、文明和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作者最后指出,造成纷争的主要原因是公众所采取的双重标准。公众要求基因工程给出严格的保证,但对传统农业却持相对自由放任的态度。而事实上,如果将适用于基因工程的标准应用到其他农业上,那大多数食品早就会被禁止。并指出,除了化工厂和有毒废弃物堆场,对环境破坏最大的人类活动就是农业。另外,传统农产品也并非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作为植物育种者,他们可以将几乎任何可能的渠道得来的基因引入作物中,而基因工程许诺将战胜一切自然限制,唤起了人们深切的怀疑和恐惧。尽管如此,很少人肯承认自己赞同双重标准。
事实上双重标准的存在不是因为基因工程作物对健康或者环境存在什么特殊的风险,而是凌驾于所有风险预测之上的考虑。最后,作者针对双重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一方面内容我们希望尽快废止。那就是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标准。如果基因工程是迷人的,甚至抑或是不祥的,那么我们对犁地、播种、收获和育种也不应当熟视无睹PG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