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新闻12月13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美中央情报局(CIA)正致力于改革特工训练方式和谍报人员部署,其工作重心也将从高调的反恐作战逐渐转变为更隐秘的情报搜集活动,以在中国和俄罗斯更有效地展开谍报活动。为此,该机构正在调整培训方式,旨在培养出能在目标国家长期潜伏、成为该国“百事通”的“隐秘低调的谍报人员”。CIA还致力于调整全球间谍网络部署,向中国工程项目及投资较为密集的国家增派人手、加强渗透,比如西非地区。
据美财政部官网12月10消息,美财政部以“滥用技术侵犯”为名将中国、俄罗斯、朝鲜、缅甸、孟加拉国等5个国家的共15名个人及10个实体列入美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其中,涉及的3名中国公民及家中企包括上海弘漫实际控制人吕和争、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雪克来提扎克尔,以及上海墨星出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柠色动漫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弘漫动漫设计工作室。同时,美财政部还在商汤科技拟赴港上市当天将其列入所谓“中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对其实施投资限制。此外,美国防部提议升级制裁阻止中芯国际购买美国14nm及以下制程芯片制造工具,美国官员还考虑将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和禁止美资投资清单。
据EETOP公众号12月12日消息,荷兰ASML公司下一代光刻机或将于2025年量产。ASML在一次媒体交流中透露,High NA(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将于2023年开放早期访问,2024-2025年开放给客户进行研发,并从2025年开始量产。据悉,相较于当前0.33NA的EUV光刻机,0.55NA有了性进步,它能允许蚀刻更高分辨率的图案,这也是芯片制程进一步微缩的关键一环。一台0.55NA光刻机的价格将高达3亿美元,是当前0.33NA的两倍。英特尔有望成为高NA光刻机的首个客户。
据Engadget网12月11日消息,IBM和三星两家公司公布了一种垂直传输场效应晶体管 (VTFET) 设计。对于当前的处理器和片上系统(SoC),晶体管平放在硅表面上,电流水平流动。相比之下,垂直传输场效应晶体管 (VTFET) 彼此垂直,电流垂直流动。这一设计将绕过许多性能限制,由于其允许流过的电流更大PG电子官网,该设计减少了能源浪费。IBM和三星估计,VTFET将使处理器的速度比采用鳍式晶体管(FinFET)设计的芯片快2倍或功耗降低85%。但是,IBM和三星尚未透露他们计划何时将该设计商业化。
据TechWeb网12月13日消息,台积电欧亚业务副总经理何丽梅透露,该公司正与德国就潜在的建厂事宜进行洽谈。台积电考虑在德国建厂的消息,早在2021年6月份就已出现。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在其股东大会上表示,已开始评估潜在赴德建厂事宜。何丽梅透露,“赴德建厂”仍需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政府补贴、市场需求及当地的人力资源等。如果台积电确定在德建厂,就将是其近两年确定的第3座新建海外工厂。此前,台积电已宣布分别在美国和日本投资建厂。
据新浪科技12月13日消息,德国奔驰公司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L3)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KBA)严格的技术条例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这一法规的批准,为梅赛德斯-奔驰在遵循各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全球各个市场实现自动驾驶铺平道路。得益于多项雷达、传感器以及高精定位系统的深度融合,功能强大的智能领航系统(Drive Pilot)能够在交通高峰或拥堵期间,在宽度适宜的德国高速路段,以最高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启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模式。在德国,首批配备智能领航系统的奔驰S级轿车将于2022年上半年交付给客户。
据Engadget网12月12日消息,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个人Twitter账号遭到黑客攻击被盗。在账号被盗期间,黑客通过该账户发布假推文称:“印度已正式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政府准备将比特币发放给所有印度人。”一段时间后,莫迪政府发布声明称,总理的Twitter账户受到了短暂破坏,经过技术处理,该账户现已完全安全,在此期间分享的任何推文“必须被忽略”。莫迪在Twitter上拥有超过7300万粉丝,是该社交网络上最受欢迎的账户之一。
新浪财经12月13日消息,英特尔公司在2021年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期间公布多项尖端半导体前沿技术,以期延续摩尔定律,集中将在芯片封装、功率器件和内存材料,以及尖端物理学三大领域进行创新。这些技术涉及:多芯片混合封装互联密度提高10倍、晶体管密度提升30%-50%、新的电源和存储器技术以及量子计算芯片技术等。
据ghsindex官网12月8日消息,核威胁倡议(NTI)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发布2021全球健康安全(GHS)指数报告,衡量了195个国家应对大流行的准备能力。GHS指数旨在通报国家为未来疾病爆发做好准备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以及应优先考虑规划和持久投资的方向。数据显示,2021年GHS指数的平均总体得分为38.9(满分100分),没有一个国家的得分超过75.9,表明所有国家的持续健康能力不足,使世界极易受到未来突发卫生事件的影响。新冠肺炎证明大流行准备和应对不力会影响地方、国家和全球各个层面的健康和安全。生物风险的频率越来越高,所有国家都需采取行动,对持久能力进行更多投资以应对风险。
据NSF官网12月9日消息,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一项研究开发出一种将预测能力扩展了一个数量级的机器学习模型。该团队将5400种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数据与ACE2的可用数据相结合,以鉴定具有高度人畜共患病能力的哺乳动物物种,有助于扩大疾病的预测能力。病毒从人传至动物再传回人的二次溢出现象可加速在人类身上建立毒性更强、对疫苗反应较弱的新变种,因此PG电子app,确定能有效传播新冠病毒的哺乳动物物种是指导监测和防止病毒在人与其他动物之间持续传播的重要步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期刊。
据转化医学网12月11日消息,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具有独特腺体和神经细胞并能控制平滑肌收缩的复杂胃类器官。研究人员从肠神经胶质细胞、间充质细胞和上皮前体细胞三个主要胚层的细胞开始,培养了三层胃类器官。一旦类器官达到关键阶段(约30天),团队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从而提供血流和生物空间以允许更多的生长。这些类器官在小鼠体内体积增长了1000倍,形成肉眼清晰可见的小器官。这些更复杂的类器官将作为研究遗传变异和其他导致胃病的细胞信号功能障碍的有用工具,且可作为评估潜在治疗效果的优化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Cell Stem Cell 期刊。
据生物谷官网12月12日消息,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利用紧凑的RNA编辑蛋白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RISPR技术,或能实现便携式COVID-19诊断测试。该系统通过将Cas13系统与一种简单的核酸扩增方法、一种手持式的光学阅读器和一部智能手机匹配,形成了一种低成本的即时检测技术,能准确利用来自患者的咽拭子样本诊断COVID-19。该技术展示了简便性、特异性、敏感性和便携性等关键特征,或能被用于进行多种病原体的大规模测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Synthetic Biology期刊。
据生物谷官网12月10日消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在预测新冠病毒未来进化策略的过程中鉴定出几种潜在的突变,这些突变将使新冠病毒逃避免疫防御,包括通过感染获得的自然免疫以及接种疫苗获得的抗体。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评估新冠病毒在适应人类宿主的过程中可能的进化方向,以此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和科学家为未来可能的病毒突变做好准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据中国能源报12月13日消息,德国黑石技术公司宣布将用3D打印技术批量生产电动汽车的电池。该增材制造工艺名为“厚层技术”,通过该工艺可生产电池电极和锂离子电池的隔膜。黑石公司表示,该工艺可使储存电力的电池单元层更厚,从而使电池能量密度提高20%、电池空间节省15%、材料节省20欧元/千瓦时。此外,该工艺还可降低生产能源消耗23%。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12月10日消息,,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与ERAPSCO 公司、洛克希德•马丁签订固定价格修订合同,采购18000枚AN/SSQ-125A声纳浮标,预计2024年3月前全部交付。据估计,修订合同额度上限不超过2.22亿美元。AN/SSQ-125A声纳浮标尺寸较小,长91厘米,直径13厘米,可从固定翼反潜机、旋翼反潜机、水面舰部署,不可回收,用于反潜探测等任务。
据海洋防务前沿12月13日消息,美军已在北极阿拉斯加克利尔(Clear)太空部队基地部署新型远程目标识别雷达(LRDR)。该雷达结合了低频雷达和高频雷达的能力优势,可跟踪太空中的多个物体并辨别诱饵和真正的威胁目标,未来在经过软件更新迭代后,还将具有跟踪高超声速导弹的能力。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表示,预计LRDR将在2023年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现在将对新建的LRDR进行评估并将其集成到现有系统中。
据全球航空资讯12月13日消息,美空军部转型建设执行委员会(EXCOM)批准2022财年启动“临战”(Fight Tonight)规划、“机警哨兵”(Resolute Sentry)战场感知、多任务情报、监视、侦察与打击和卫星自主运行技术演示与轨道试验(ADOX)四个转型能力建设项目。“临战”规划项目旨在使作战计划部门在与势均力敌的对手进行高强度动态对抗的环境中,利用作战预案进行合理判断,快速制定出战区级多域作战计划;战场感知项目的目标是在高度对抗环境中实现实时多域战场感知;多任务情报、监视、侦察与打击项目的目标是提高高超声速武器系统生存能力,使单件武器具备大范围杀伤效能;卫星自主运行技术演示与轨道试验项目的目标是开发自主运行技术,包括卫星监视、地月空间(XGEO)预警、地球同步轨道火箭货运等技术。
据国防科技要闻12月13日消息,DARPA在卡西迪联合兵种集体训练设施(CACTF)进行了进攻性蜂群战术(OFFSET)项目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野外试验。此次试验使用的测试平台由诺格和雷神公司提供,并由蜂群指挥官安排执行蜂群战术任务。此次试验取得的成果包括:一是利用300多个测试平台开展联合协同作战;二是是使用“虚拟”蜂群代理和物理代理协助完成现实任务;三是利用沉浸式蜂群界面指挥和控制蜂群。
据环球科学12月12日消息,韩国国情院对国外情报机构、韩国航空宇宙科学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表示,一块卫星残骸与“阿里郎3号”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62米。韩国宇宙研究院最终决定利用卫星推力器将卫星高度提升了150米,实现了紧急回避,确保卫星安全。根据2021年最新数据,目前全球在轨卫星超过7000颗,而围绕地球转动的太空垃圾估计总共有1亿多块。
据国防科技要闻12月13日消息,美太空军发布《2021年太空军作战支援计划》,旨在实施美国在太空领域“扩大合作以增强繁荣与安全”的规划指导。该计划描述了太空军将如何通过组织、训练、装备一支准备待命的太空部队以支持战区作战司令部。该计划指出,太空军的目标是与盟友及伙伴等在多方面合作,保卫美国免遭攻击,在全球和关键地区保持美军优势,防止对手侵犯美太空利益,保持有利于美国的地区力量平衡,确保全球公域开放自由。
据核讯天下12月13日消息,美太空部队成功发射“太空测试计划卫星6号”(STPSat-6)和“长时间推进式ESPA卫星”(LDPE-1),用于演示探测核爆炸、监视太空物体、监测天气和激光通信技术,以及一些其他机密能力。STPSat-6卫星携带了美国国家核安全局(NNSA)的“太空与大气爆炸报告系统3”(SABRS-3),将能提供核爆炸探测与太空环境数据。LDPE-1装备的有效载荷将验证有关通信、太空天气传感和太空域感知等技术。
据微视航天12月13日消息,美国太空发展局(SDA)计划为国防太空体系架构的“跟踪层1期”采购28颗卫星,并于2024年底完成发射。这些卫星将被部署到地球上方约1200千米高度的4个轨道平面上。目前,L3哈里斯公司和SpaceX公司正在建造“跟踪层0期”的8颗卫星,将于2023年发射。根据要求,“跟踪层”卫星将搭载红外传感器和至少3条用于太空到太空、太空到飞机以及太空到地面通信的卫星间光学链路,可实现对高超声速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早期预警,并将收集的数据通过光学链路发送到由通信卫星星座组成的传输层,最终通过下行链路传输到军事指挥中心。
据麻省理工学院网站12月9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可微分太阳能电池模拟器,不仅可以评估新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方案,还可以提供所需改进的信息。研究人员表示,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模拟器采用太阳能电池配置的细节数据,并预测其效率,新模拟器既可以预测效率,又可以显示任何一个输入参数(如材料类型、厚度、掺杂量、绝缘层的介电常数等)对效率的影响程度。目前新模拟器仅基于太阳能电池的一维版本,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扩展其功能,使其包括二维和三维配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机物理通信》(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上。
据俄勒冈州立大学网站12月10日消息,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OSU)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反应中催化剂的重组,然后在原子尺度上控制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组成,以实现高效的制氢催化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基于无定形氢氧化铱的催化剂活性相的效率是其原始钙钛矿结构的150倍,比常见的商业催化剂氧化铱高出近三个数量级,可以大大提高清洁制氢过程的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据EurekAlert网12月10日消息,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用神经元-突触模型开发了一种能够学习穿越迷宫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将乐高制造的机器人套件Mindstorms EV3放入一个由蜂窝状的黑色六边形组成的2m2迷宫中,编程设定为在默认情况下向右转,当到达死胡同或从指定路径偏离到出口(由视觉提示指示)时,其会被告知返回或左转,同时在神经形态设备中记住这种矫正刺激。机器人最终成功走出迷宫,并且能够“保留”在迷宫中的各种运行过程中调整的大部分特定状态,类似于人脑中的神经元和突触记住事件或动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