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PG电子科学网—生物大时期
发布:2024-11-06 00:36:12 浏览:

  当今时代,生物技术的影响力远超人们想象。两大现象或可证明:目前全球化学产品的产值中,约有1/5来自生物技术产品;全球近乎所有化工企业都在投资生物技术研究。

  由于自身的通用性,生物技术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生产用途也将从治病为主转向延长人类生命周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

  全球生物技术的重大进展不断、各国争先对此进行战略部署及业内对生物科技类股票的良好市场预期,无不预示着一个世界性的“生物大时代”已然来临。

  中国也不例外。产业规模的急速递增、产业大军的厉兵秣马、即将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官方定调,无不预示着生物产业春天的脚步更近了。

  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协调处处长邱宏伟看来,我国生物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追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我国基因测序能力已居世界前列,领衔完成了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独立完成了籼稻、家蚕、大熊猫等重要物种的全基因组;味精、柠檬酸、维生素C等多种重要大宗发酵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使我国在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疫苗研制开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鼠基因突变体库,覆盖小鼠基因组的20%,其规模相当于过去20年来全球生物医学界的总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生物产业实现总产值近2万亿元,2012年,预计产业规模全年将实现25%左右的增速,超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增速。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对《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近十年来,我国在促进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已在干细胞、抗体工程、疫苗、药物制剂等关系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或产品领域建设了3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并在相关企业集团认定了153个企业技术中心。

  与此同时,生物产业的基础能力建设也得到强化。西南种质资源库、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已建成运行,蛋白质重大科学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此外,已在12个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了包括实验动物、公共测试和中试等在内的32个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在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任志武指出:“对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生物育种、生物质工程、生物基材料、现代中药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予以重点扶持,在国家投资的引导下,吸引社会投资近900亿元,支持了1000多项生物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任志武特别提及我国生物产业集聚化的新进展,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授牌了2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这些基地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以上。

  仔细分析当今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布局,不难看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以及生物制造“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生物医药则是《规划》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未来4万亿元的生物产业总规模中,生物医药将达到3.18万亿元。”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介绍,“仅2010年,生物技术药物的产值就已达到1380亿美元。”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吴朝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未来要重点关注生物医药技术的可行性,要让每个病人都能用得起药,药的效果也要好。目的就是一个,让人们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展生物农业,尤其是生物育种这一子领域的意义愈发凸显。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7种转基因植物通过了商品化生产许可,我国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生物技术手段,相继培育出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中国面临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一缺地、二缺水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加快生物农业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

  对于生物制造这一业界新宠,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指出,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据悉,2011年我国现代生物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而生物制造技术的进步,将有利于我国传统化工、医药等行业摆脱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严重等困境,实现相关制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立足于中国特色创新发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这亦是业界共同的期许。

  尽管2012年已是“十二五”的第二年,但从科技部2011年11月28日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至今,发改委牵头起草的《规划》仍处于上报国务院审批阶段,各界翘首以盼的《规划》却迟迟没能正式出台。

  全国政协、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认为,“各方利益都在这个《规划》里博弈,而决策部门缺乏有足够公信力的、了解专业技术的人员,所以很难拿出意见”。

  此前,韩忠朝也曾对目前的生物产业存有一丝忧虑,“生物产业的发展卡在产业链不完备,市场不规范、技术标准偏低,然而审批门槛又很高,导致研发成果难以转化,大部分技术成果无法进入市场”。

  韩忠朝指出,“加大资金投入还不如完善法规, 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通过更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更强有力的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似乎更为重要”。

  他还呼吁,生物产业的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使政策制定的落实和资金投入更好地体现系统性,发挥合力,更有效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表示,“《规划》能对整个产业无论在政策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一个明确的导向,国家一定会慎重考虑”。

  “生物产业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推广,目前,生物技术产品还无法与传统产业相竞争PG电子PG电子app,更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马延和指出,虽然我们已经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仍没有显著的突破。对于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除了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更要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